从“大屏可视”到“治理可用” ——数字治理的“普陀实践”
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 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24日 09:17
从“大屏可视”到“治理可用” ——数字治理的“普陀实践”
在上海普陀,数字治理的实践已深深嵌入城市发展的脉络。通过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系统,智能感知与数据联动让城市管理更加精准高效;依托政务服务大屏实现流程透明化,市民可以享受到“少跑腿、好办事”的便利。
两大系统协同发力、互为支撑,共同夯实了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数字底座,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民可感可及的日常体验,使便捷与安心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屏”全览
城市治理更高效
在普陀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城运中心”)内,一块8.4米长、4.725米宽的政务服务大屏正全天候不间断显示城市运行情况。
作为城市管理的“智慧中枢”,“一网统管”系统集成了“一屏发现、一站处置、一网评效、一口派单、一键智搜”五大功能,能够主动识别城市运行中的问题并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快速响应与闭环处置,让城市治理更加智能高效。
“一网统管”赋能,防汛防台更精准。作为应对台风、强降雨等极端天气的“指挥中枢”,屏幕中实时显示着普陀区往年各个易积水点位的视频实况,配合一旁的“普陀区智慧气象精细化管理先知系统”,工作人员可随时调取各街镇的降水、大风实况数据,动态跟踪天气变化趋势。
遇到台风等极端天气,大屏依托“一网统管”系统发挥着关键作用。普陀区城运中心借助布局在全区各个点位的摄像头,构建起一套高效的汛情监测体系。凭借这一体系,工作人员无需离开城运中心,就能实时掌握各个区域和具体点位的汛情动态,实现对汛情的精准掌控。一旦发现汛情,通过“一口派单”功能可迅速将积水点位同步到普陀区消防中心的智慧大屏,便于消防中心及时安排人员排除汛情,提升处置效率,进一步缩短汛情处置的时间成本。
应用延伸
城市治理更精细
“一网统管”系统的作用并不限于防汛应急,更逐步延伸至城市日常运行的多个维度。
在商场密集、人流络绎不绝的长风商圈以及社区、道路路口等各类城市空间,一旦有市民发起报警并反馈相关情况,对应的画面与信息均会通过“全景式扫描”实时汇聚至“城市大脑”并在大屏上动态呈现。这些实时流转的数据与场景,为精细化城市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在大型活动保障中,智慧系统同样发挥关键作用。在首届上海苏州河半程马拉松赛中,普陀区通过专项数字治理系统,将18项安保要素悉数纳入管理。系统于赛前基于数据研判风险、科学调配资源;赛事期间则动态追踪人流车流并对拥堵等风险发出AI预警,大屏同步呈现路况、气象及各类监测数据,为指挥决策提供直观依据,全程保障赛事安全、平稳、有序进行。
此外,沿21公里苏州河普陀段,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技术共同构建起“苏河秀带”数字治理场景。据城运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体系汇聚了多个部门与街镇的力量及800余个智能感知设备,能自动识别乱扔垃圾、违规停车乃至行人落水等事件并形成从“发现”到“结案”的闭环处置流程,持续提升苏州河沿岸的治理效能与响应速度。
从城市运行的“一网统管”到政务服务的“一屏可见”,从防汛防台的科学调度到苏河沿岸的智能治理,普陀区已构建起数字赋能城市治理的新范式,数字化已不再是冰冷的技术概念,而是融入城市血脉的治理智慧。未来,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效能为先,推动数字化建设从“可见的展示”迈向“可用的能力”,让每一项隐性的制度创新与数据耕耘,最终转化为人民群众可感知、可获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果。 摘自 《中国建设报》 胡宇文